去年“海鹰翱翔”今年“苍鹭展翅”,我国自主研发鱿鱼智能渔情预报系统发布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继去年发布金枪鱼智慧渔情预报系统“海鹰”后,上海海洋大学今天(5日)上午与合作伙伴,再度发布并上线自主研发的鱿鱼智能渔情预报系统“苍鹭”。
新民晚报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苍鹭”AI鱿鱼渔情预报系统融合海洋遥感、地理信息、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技术,可为全球大洋性鱿鱼作业海域提供未来5天精准的渔场预测以及下一年度资源丰度预报,填补了我国在远洋鱿钓渔业智能预报领域的空白,标志着产教融合推动我国现代化远洋捕捞业高质量发展又向前迈出了关键一步。
![]()
据透露,近30年全球捕捞总产量约9000万吨,其中海洋捕捞8000万吨,占比近90%。尽管水产养殖产量日益壮大,但海洋捕捞渔业仍是水生动物产量的重要来源。
“苍鹭”由上海海洋大学陈新军教授团队牵头,中水集团远洋股份有限公司和中水集团舟山远洋渔业有限公司投入真实作业数据与船队资源,历时三年左右时间研发而成。苍鹭涵盖多端覆盖适配全场景,网页端、船载端、手机端同步发力,无论岸上管理还是海上作业,都能随时获取近20个与安全高效生产相关的海洋要素;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挖掘、深度学习等技术,结合生物学、生态学、渔场学等知识,可精准实现鱿鱼中心渔场预报与中长期资源量预测,让鱿钓捕捞告别“凭经验”、转移渔场较为盲目的问题;自带船位监控、越界预警,能避免海域纠纷、提升管理效率,更以“一张图”形式每日定时自动发布作业海域环境、船位、渔情预报信息,科技赋能,全方位助力远洋鱿钓渔业高质量发展。
中水集团远洋股份有限公司和中水集团舟山远洋渔业有限公司管理人员表示,企业提出“缺什么”,大学就“攻什么”,让科研成果直接落在甲板上,是这次合作的最大亮点。
目前苍鹭系统已在中水集团舟山远洋渔业有限公司北太平洋鱿钓渔船应用,截至2025年10月底,2025 年单船产量可达500吨左右,与历史产量每年330多吨相比,提高了48%,同时通过渔情预报系统的应用,首次将北太平洋西经海域鱿钓作业渔汛延长到11月。
![]()
团队负责人、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教授陈新军告诉记者,“把课堂搬到海上、把实验室建在船上”是该校长期以来的传统,团队始终坚持把论文写在世界的大洋上,与企业深度融合。未来,团队还将研发远洋鱿钓数字孪生系统、鱿钓机器人和AI大智能体模型,促进远洋鱿钓渔业向智能化发展,为全球鱿鱼产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原标题:《去年“海鹰翱翔”今年“苍鹭展翅”,我国自主研发鱿鱼智能渔情预报系统发布》
栏目编辑:马丹
本文作者:新民晚报 郜阳
图片来源:采访对象供图